Skip to content

大学该做什么?

本文撰稿人:回声实验室 mrlonely

以下大部分内容结合个人经历来讲,不具有普适性。

个人思路是:前端方向冲大厂 + 不考研。

大学成果

我的大学如何出成果?

大学里收益最高的几件事?自然是对简历提升最有帮助的事。

PS: 出国留学选手不在考虑范围内,这里的建议只针对留在国内考研就业的同学。

1, 保研

信砖大部分专业没有保研,大部分同学也难以走上保研。

2, 实习

好的实习经历,就是一张 title, 帮你提升简历的含金量。所以一般提倡尽早实习,越早越好。

大多数人的时间是在大三下以及大四,这是个正常时间,但是其实偏晚了,对秋招不太有利。

就我个人而言,我是比较早的那一批,2022 年入学,在 2024 年 7 月中入职学长的公司,8 月底入职某大厂前端实习岗位。

这个时间点,对于后续秋招相对比较有利。进可以跳槽秋招投其他大厂,退可以长期高薪实习等待转正 offer。

而跟我一起来的 21 级同事,因为是秋招时间入职日常实习岗位,处境相对比较尴尬。

她等待转正面试的话,秋招已经结束了,还未必有 hc。

投别家厂的话,这边大厂的实习经历就没法上简历了,又是另一个难度。

3, 获奖

有含金量的奖项,可以很大程度提升你的简历质量。

个人觉得:可以分为以下几类

公司喜欢看的,很有含金量的:

ICPC 算法比赛的奖牌,各大知名 CTF 安全比赛的奖牌。

比如,有学长曾说,ICPC 银牌跟铜牌在秋招时受到的的待遇完全不一样。

这种可以直接"决定"你在某个行业或者圈子里面的地位,比较有含金量。两者都属于需要你花费绝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时间去做,才能出比较好的成绩的类型。想摸鱼划水混奖的,就不必考虑了。

路径上

关于 ICPC, 它是高水平的 c++ 编程比赛,建议关注本校软院的 ACM 实验室,计院的 DSA 实验室。

关于 CTF, 它是网络安全类的比赛,建议关注网安院的三叶草以及道格实验室。

评级高,特别吃导师资源和指导的,适用于考研复试

互联网+, 挑战者杯等等"A 类竞赛"。

我个人觉得,这种竞赛的含金量可能有可能没有,企业一般不在意,复试的导师可能很喜欢,会看重你在本科阶段跟当时的导师的合作经历。

路径上

联系给你上课的老师以及学院的领导等等,可能会有奇遇。

对考研初试复试比较有帮助的:

数学建模比赛,也有很多研究生参与,可以从大一打到读研。

路径上

关注应用数学学院的数学建模协会。

4, 项目

在没有"有含金量"的奖项以及实习经历之前,我们如何"发育"呢?

那自然是拥抱网络上及其容易获取的开源项目啊!

可以尽情的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学习其中优秀的技术以及做法,学其长处,为己所用。

我个人在没有实习的经历的阶段,就是使用工程以及外包类的项目来充实简历,一般获取渠道就是 github 以及哔哩哔哩上搬运的各种教程。

路径上

加入计算机学院回声开发实验室,我们是 CUIT 最好的软件开发实验室,会有学长学姐在群里一起交流经验,一起做项目,一起进步。

2022 级,开发类前端方向最早获取大厂实习的同学,就是来自于回声实验室。这全都得益于实验室内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,以及学长学姐的帮助。

5, 一些常规证书和考级 (锦上添花)

英语四六级,普通话,网络技术等等。

一般作为锦上添花使用,有了未必会加分,没有了未必会扣分。

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,四六级则比较重要。毕竟复试时,导师可能拿你的四六级成绩去合理怀疑你看不懂英语文献,进而在"优中选优"的复试角逐中把你合理刷下去。

常见的误区:

计算机等级森严吗?只要实力强劲,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吗?

是,也不完全是。

你有十分强劲的实力,自然可以乱杀一切,但是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是:生命周期短,迭代快,出成果快,薪资也高。

随之而来的就是,大量的人涌入这个行业,以至于到了买方市场,"供不应求", 内卷加剧。

所以,"实力强劲"就能找到好工作吗?

是,如果对方真的缺人,并且你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十分出色,怎么可能不要你?

但也不是,

首先,对方真的缺人吗?计算机是买方市场,人招够了,自然就不缺了。

招人最多的时间,是"秋招", 也就大概是在每个人大四的上学期,9 月到 10 月,俗称"金九银十"。

这个时候进去的难度较低。

其次,计算机的岗位已经趋向于"蓝领化"了,一些"活儿"难度并不大,"符合要求"的候选人就有很多。你技术更强,未必在能面试的时候脱颖而出。如果是非秋招时期,对方肯就卡的比较死。

并且大多数时候,你的技术未必更强。所以个人建议要"叠 buff", 加入实验室,多做项目,多跟实验室学长请教;尽早去实习,跟"正式工"同事学更多东西。

要考研吗?

以下纯属个人看法 (不代表官方观点,请与个人交流):

个人觉得,考研的人一般有几种 1,大学没有学很多东西或者是没有自信在秋招获取满意的 offer,因而考研。这种占比较多。

2,有名校情节,努力四年,励志考研。

但是一般人真的能坚持四年吗? 为什么不直接去复读呢?还只用一年,高考起码还有保底的收益,考研可能什么都收不到。

3,想从事高端岗位或者公务员甚至选调,被卡学历了,想考研博取一个上限。

4,校招的工作不好,考研刷新应届生身份,重新校招。

众所周知,校招是一个人获取最好 offer 的难度最低的时间节点了。

很多国企银行都是只校招不社招的。

5,父母压力 父母当官,遵从父母安排即可。 他可能会有逆天决策,但是绝对不会亏待你。

父母从商,摆烂就行。 可能决策逆天,但是一定会给不少金钱资源。

父母家贫,有诗云:"族望留原籍,家贫走它乡"。 这个时候,就可以少在乎父母怎么做与怎么说,按照你自己的思路以及前辈的思路走。